RFID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。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(電感或電磁耦合)或雷達反射的傳輸特性,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。它是英文單詞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的簡稱。電子標簽又稱為射頻標簽、應答器、數據載體;閱讀器又稱為讀出裝置,掃描器、通訊器、讀寫器(取決于電子標簽是否可以無線改寫數據)。電子標簽與閱讀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(無接觸)耦合、在耦合通道內,根據時序關系,實現能量的傳遞、數據的交換。
根據達席耳工程師經驗按照頻率來分,RFID又分為低頻LF、高頻HF、超高頻UHF。
其中LF一般工作頻率從 120KHz 到 134KHz, TI 的工作頻率為134.2KHz。該頻段的波長大約為 2500m.除了金屬材料影響外,一般低頻能夠穿過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讀取距離。工作在低頻的讀寫器在全球沒有任何特殊的許可限制。低頻產品有不同的封裝形式。好的封裝形式就是價格太貴,但是有 10 年以上的使用壽命。據達席耳工程師所說,雖然該頻率的磁場區域下降很快,但是能夠產生相對均勻的讀寫區域。相對于其他頻段的 RFID 產品,該頻段數據傳輸速率比較慢。感應器的價格相對與其他頻段來說要貴。
HF工作頻率為 13.56MHz,該頻率的波長大概為 22m。據達席耳工程師所說,除了金屬材料外,該頻率的波長可以穿過大多數的材料,但是往往會降低讀取距離。感應器需要離開金屬一段距離。該頻段在全球都得到認可并沒有特殊的限制。 感應器一般以電子標簽的形式。 雖然該頻率的磁場區域下降很快,但是能夠產生相對均勻的讀寫區域。 該系統具有防沖撞特性,可以同時讀取多個電子標簽??梢园涯承祿畔懭霕撕炛?。數據傳輸速率比低頻要快,價格不是很貴。
據達席耳工程師所說,UHF全球的定義不是很相同-歐洲和部分亞洲定義的頻率為 868MHz,北美定義的頻段為 902 到 905MHz 之間,在日本建議的頻段為 950 到 956 之間。該頻段的波長大概為 30cm 左右。目前,該頻段功率輸出目前統一的定義(美國定義為 4W,歐洲定義為 500mW)。 可能歐洲限制會上升到 2W EIRP。甚高頻頻段的電波不能通過許多材料,特別是水,灰塵,霧等懸浮顆粒物資。相對于高頻的電子標簽來說,該頻段的電子標簽不需要和金屬分開來。電子標簽的天線一般是長條和標簽狀。天線有線性和圓極化兩種設計,滿足不同應用的需求。該頻段有好的讀取距離,但是對讀取區域很難進行定義。有很高的數據傳輸速率,在很短的時間可以讀取大量的電子標簽。
RFID作為一種典型的無線數據傳輸方式,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,很多模塊會和三防平板電腦結合,組合成為帶RFID功能的三防平板電腦,本文達席耳工程師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三防平板電腦RFID選型思路:
1、首先,要明確RFID的頻段。這個要和具體的應用場景來定。
2、要選擇合適的RFID模塊布置方式,模塊是內置、外置差別很大。
3、要選擇合適的平板電腦操作系統,這個主要和業務系統的開發環境關系大。
下面簡單介紹幾款帶RFID功能的手持終端平板電腦,我們達席耳有windows的,也有安卓平臺的,可供大家自由選擇。
1、windows平臺典型支持UHF的三防手持PDA





2、安卓平臺支持UHF/LF的三防手持終端


